2022年以來,衡水市安平縣將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誕生地——臺城村,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,以傳承紅色基因、建強紅色堡壘、提升治理效能為重點,多措并舉穩步推進,全力打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新樣板。


臺城村村貌。(資料圖)安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


堅持統籌謀劃,構建合力推進格局。擇優遴選專業設計單位,按照省專家評審意見,研究制定《紅色美麗村莊試點項目實施方案》,做到高起點規劃、高水平設計、高質量建設。結合村情實際,以建設“三館兩廠(場)兩中心”為重點,實施黨群服務中心陣地、“紅色教育”路線、“紅色印記”點亮、鄉村振興“微工廠”富農、村級治理能力提升工程,賡續“敢為人先、勇于奉獻”的紅色血脈??h委成立工作專班,實行縣委主要領導負責制,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,包聯臺城村縣級領導、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東黃城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定期蹲點調研,及時解決試點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,推動形成領導帶頭、部門參與、鄉鎮實施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,確保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工作高效有序推進。


深挖紅色內涵,拓展黨性教育鏈條。深入挖掘紅色基因新內涵、新底蘊,將臺城村紅色歷史、當代新貌、發展前景分段陳列布展,新建“紅色印記”中心、紅色主題內畫展館、為人民服務收藏展館,構筑起以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為核心,涵蓋臺城特支舊址、平民夜校、紅色書屋等21個紅色業態,主題突出、特色鮮明的黨性教育教學鏈。根據臺城村史實,先后創作推出黨教片《臺城星火》、電影《臺城1923》、評劇《火種》、歌曲《豐碑》、書籍《中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》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,為開展黨性教育提供了鮮活教材。試點建設以來,通過承接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覆蓋13萬余人次,有效拓展了臺城村紅色文化傳播。


筑強紅色堡壘,提升基層治理效能。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,發揮頭雁效應,打造政治素質過硬、善于擔當作為、群眾威信高的村“兩委”班子。推行農村黨組織“一核三治五提升”星級管理工作機制,以提升政治功能、組織功能為重點,對黨員活動室、綜合服務中心等9個功能室進行規范提升,打造黨員認同、群眾滿意的“紅磁場”。健全紅色網格化體系,形成“支部領導、‘兩委’議事、網格主事、群眾參與”治理模式,開展“跑腿管家”“強國大喇叭”“黨群議事日”“黨員先鋒評比”等活動,針對群眾關切和治理痛點,激勵黨員干部主動認領服務事項。2022年以來,共收集社情民意40余條,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5項,黨組織為民服務能力穩步提升。


臺城村街道。(資料圖)安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

激發紅色動能,壯大村級集體經濟。堅持“黨建引領+紅色文旅+現代農業”的發展路子,探索紅色資源、紅色文化與生態資源相結合的增收致富新路徑。盤活村集體土地、閑置房屋、幫扶項目等資源,引進社會資本1500萬元,采取村企合作模式,設立星火光明電力服務點,聯建匯云交通設施公司,創辦紅色安平醫療器械廠、紅農農業專業合作社,實現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。引進弘農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紅色生態體驗農場,設立研學教育、觀光采摘、農耕文化等多功能區,打造集學習參觀、教育培訓、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紅色文旅產業鏈,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,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,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雙贏的目標。


來源:河北共產黨員網